1. <span id="gbnmy"></span>
      <optgroup id="gbnmy"></optgroup>

    2. <span id="gbnmy"><output id="gbnmy"></output></span>

        你的位置:首頁 > 電路保護 > 正文

        怎么理解純電感電流滯后電壓90°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2-11-15 責任編輯:lina

        【導讀】電感元件的電流滯后電壓90°,電容元件的電流超前電壓90°,好的學過的人可能都感覺不好理解,以至于對于交流電其他內容的學習產生了影響,怎么解釋這個問題?D老師有答案!


        最近在玩電感,好文章給大家分享下。


        電感元件的電流滯后電壓90°,電容元件的電流超前電壓90°,好的學過的人可能都感覺不好理解,以至于對于交流電其他內容的學習產生了影響,怎么解釋這個問題?D老師有答案!


        一、電感的特別之處


        電感說白了就是一個絕緣銅導線做的線圈,這個線圈通過電流i就會產生磁場,如圖1所示,這個磁場同樣會交鏈線圈本身。如果電流是增加的,磁場會增強,就會在線圈產生感應電勢(想一想楞次定律吧),稱為自感電勢。自感電勢的方向看圖1a,它相當于一個電壓降,吃掉了一塊電源電壓,阻礙電流增加。


        反過來,如果電流i是減少的,磁場會減弱,同樣產生自感電勢,方向看圖1b,它相當于給電路增加了一個電源,阻礙電流減少。電感就是對電流的風吹草動有感知力的器件,有點鋤強扶弱的感覺。


        怎么理解純電感電流滯后電壓90°

        圖1 自感電勢對電路的影響


        我們得到結論:流過電感的電流有變化,就有自感電勢,電流變化率i/t越大,或者說i(t)曲線斜率越大,自感電勢e越大,與電流大小沒關系,且阻礙電流變化。有高人證明了下面的公式:


        e=-L*(di/dt) ;“-”代表感應電勢總是阻礙電流變化


        實際上,自感電勢可以看成電感電壓U,且由于電壓與電勢規定方向相反,電勢方向從負指向正,電壓方向從正指向負,本質上是一個東西:


        U=-e=L*(di/dt) ;di/dt就是i(t)曲線的斜率


        二、怎么理解純電感電流滯后電壓90°(π/2)


        1、電流變化率與自感電勢、電感電壓


        現在有一個正弦電流i=1.414Isinωt,如圖2紅色曲線所示。我們知道,曲線陡峭的地方變化率(斜率)大,平坦的地方變化率(斜率)小。


        從ωt=0到π/2,i(t)曲線斜率從最大逐漸減小為0,電感電壓從正峰值逐漸減小到0。同時電流從0逐漸增大到正峰值,完成磁場能量儲存;


        從ωt=π/2到π,i(t)曲線斜率從0逐漸增大為反向最大(數學意義上是負值最?。?,電感電壓從0逐漸增大到反向最大。同時電流從正峰值逐漸減小到0,儲存磁場能量向電源釋放;


        從ωt=π到3π/2,i(t)曲線斜率從反向最大逐漸減小為0,電感電壓從反向最大逐漸減小到0。同時電流從0逐漸增大到反向峰值,完成磁場能量儲存;


        從ωt=3π/2到2π,i(t)曲線斜率從0逐漸增大為最大,電感電壓從0逐漸增大到最大。同時電流從反向峰值逐漸減小到0,儲存磁場能量向電源釋放;


        以此循環往復。


        怎么理解純電感電流滯后電壓90°

        圖2 電流變化率與電感電壓


        2、電感上的電壓與電流的關系


        根據上述電感電流變化率與電感電壓討論,我們可以得到了電感電壓的波形,還有電感電壓UL和電流I相位關系,如圖2所示,電感電流滯后電壓π/2,就是說,電感電壓到達正峰值以后,過了1/4周期,電流到達正峰值。


        電感的電壓電流,畫成向量形式如圖3a所示。關于向量對正弦量的表達,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字:“相電壓與線電壓,這樣理解更容易”。


        而實際的電感都有電阻,可以把電感看成電阻與純電感串聯的形式,如圖3 b,流過電阻和電感的電流I與電阻電壓Ur同相,與純電感電壓UL相位差π/2,實際的電感電流滯后電感總電壓小于π/2,如圖3c所示。


        怎么理解純電感電流滯后電壓90°

        圖3 電感的電壓電流相位關系


        最后總結一下,電感的電壓電流相位關系,要看電流變化率,它越大,電感電壓就越大,其電壓電流波形有90度相位差,就是因為這兩個波形出現相同特征值(如正峰值)的時間,差了1/4周期。


        免責聲明:本文為轉載文章,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文所用視頻、圖片、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,請聯系小編進行處理。



        推薦閱讀:

        “大考”之下,汽車測試技術如何高質量“交卷”?

        由AI驅動的電動汽車云連接電池管理系統

        兆易創新:進軍模擬芯片,瞄準電源芯片PMIC和DC/DC等

        最大限度減少功率電感的 EMC 干擾

        如何將第三代 SiC MOSFET 應用于電源設計以提高性能和能效






        特別推薦
        技術文章更多>>
        技術白皮書下載更多>>
        熱門搜索
        ?

        關閉

        ?

        關閉

        亚洲18精品2020最新自拍|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|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欧美|久久精品极品盛宴观看老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