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span id="gbnmy"></span>
      <optgroup id="gbnmy"></optgroup>

    2. <span id="gbnmy"><output id="gbnmy"></output></span>

        你的位置:首頁 > RF/微波 > 正文
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
        發布時間:2020-03-20 責任編輯:lina

        【導讀】為了更好的理解和解釋串擾的各種概念,今天嘗試對串擾進行仿真,選擇最簡單易用的HyperLynx進行一系列的串擾仿真。
           
        為了更好的理解和解釋串擾的各種概念,今天嘗試對串擾進行仿真,選擇最簡單易用的HyperLynx進行一系列的串擾仿真。
         
        1、微帶線串擾仿真
        1)仿真模型
        在HyperLynx中搭建如下電路,U1為驅動端,電路模型為CMOS, 3.3V, 上升沿驅動,U2為接收模式。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在HyperLynx中通過對疊層進行設置,設置傳輸線為微帶線,傳輸線線寬為9 mil, 線間距為8 mil, 距離走線下方參考層的高度為5 mil, 相對介電常數為3.9,線長為68 inch, 傳輸延時為10 ns。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仿真結果如下: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我們知道,前向串擾在微帶線的情況下很小,在帶狀線的情況下基本不存在,并且前向串擾隨著長度的增加而增大。
         
        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出來,驅動信號A從坐標軸左側出發,一個耦合的后向串擾信號C立刻從接收端反射回來,并開始沿著被動線向前傳播,這個信號的寬度大約是20ns, 恰好是耦合區域的2倍。
         
        驅動脈沖傳播了10ns (傳輸線延時)時,在B未知出現了前向串擾B,它是一個負方向的信號,寬度大約是2ns(大約是驅動信號的上升時間),緊跟在前向串擾之后的是后向串擾信號,寬度約為20ns, 幅度是C端(后向串擾)幅度的一半。這是因為位于B端的51歐姆電阻和51歐姆的傳輸線構成的分壓器起到了分壓作用,使其幅度減小了50%。
         
        2)長度對串擾的影響
        對傳輸線長度進行修改,設置耦合長度為33.75 inch,67.5 inch,135 inch 三種情況,用時間表示的耦合長度分別大約為5 ns, 10 ns, 20 ns。
         
        仿真結果如下: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出來, 隨著耦合長度的增加:
        前向串擾的幅度增加
        ●  前向串擾的寬度保持恒定
        ●  后向串擾的幅度大小保持恒定
        ●  后向串擾的寬度隨著耦合長度的增加而增大。
         
        2、帶狀線串擾仿真
        修改Stackup, 將耦合傳輸線改為帶狀線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仿真結果如下: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,這種情況下沒有前向串擾脈沖。這樣也證明了理論分析的一點,在帶狀線的環境中,前向串擾的容性成分與感性成分幾乎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,所以它們相互抵消。所以對于一些對串擾敏感的信號,把走線都走到帶狀線的環境中去,就可以減少一種類型的串擾。
         
        3、終端匹配對串擾的改善
        嘗試以下方法,在被動線的近端添加一個終端匹配電阻(R3),這個終端匹配電阻會吸收流向U2的后向串擾信號,從而在近端不會存在反射。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仿真結果如下:
         
        如何對串擾進行仿真?
         
        可以看出來,在遠端不存在反射。在實際的設計中,很難像在仿真模型中那樣簡單的在終端放置匹配電阻,那么,遠端串擾也就可能不會完全消除,而且我們也沒有真正消除近端的后向串擾,只是把它吸收了,不會反射回去。所以只能說減小了串擾。
         
        通過上面的一些仿真,我們證實了控制串擾可以采取的方法:
        ●  把走線走在帶狀線中
        ●  走線和參考層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小
        ●  走線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大
        ●  充分利用近端阻抗匹配的良好效果
        (來源:信號完整性之旅,作者:王彥武)

        免責聲明:本文為轉載文章,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本文所用視頻、圖片、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,請聯系小編進行處理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推薦閱讀:
        恒溫晶振與溫補晶振介紹,單片機為何需要晶振
        學會生成LTspice模型,可以更好地提高仿真水平
        電感繞組的分布電容,并非一無是處
        如何用萬用表區分PNP傳感器和NPN型傳感器?
        看不懂CPU?只需明白這5點,看懂CPU如此簡單!
        要采購晶振么,點這里了解一下價格!
        特別推薦
        技術文章更多>>
        技術白皮書下載更多>>
        熱門搜索
        ?

        關閉

        ?

        關閉

        亚洲18精品2020最新自拍|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|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欧美|久久精品极品盛宴观看老王